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影响研究
蔡松武1,刘文华1,何紫电2,叶国强2,李诺鸣3,陈俊合4
摘要1616)      PDF (279KB)(954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观察诱蚊诱卵器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监测效果, 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诱蚊诱卵器提供依据。方法 在选定的现场随机每5 户家庭中选择1 户布放3~4个诱蚊诱卵器,同时调查住户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蚊虫孳生情况。结果 共布放1027个诱蚊诱卵器,有效回收939个,诱蚊诱卵器阳性43 个,诱蚊诱卵指数(MOI)为4.6;同时调查住户324户,阳性积水数217个,布雷图指数(BI)为67.0,MOI远低于BI,且与BI无相关性(r=0.449,P>0.05)。结论 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影响较大,如何提高诱蚊诱卵器对蚊虫的诱捕能力,应用于高蚊虫密度地区的监测,仍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2009, 20 (5): 436-437.
中国大陆首次发现红火蚁伤人事件调查报告
吴能简1,2;卢文成1;罗会明1;何紫电2;何剑峰1;梁康斌3;杨春2;柯建义2;肖康寿3
摘要1401)      PDF (102KB)(867)   
目的 了解吴川市Z村被红火蚁咬伤病例的患病率、三间分布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,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。方法 用一览表问卷普查Z村村民被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、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。结果 全村69户都有人被叮咬过,累计患病率93.8%(289/308),1999年发现疑似红火蚁伤人,2002~2004年病例逐年增加;无性别、年龄差异;在农田务农被叮咬者占78.5%;临床表现以轻微的痒痛(100%)、红润(99.2%)、水(脓)疱(98.8%)、丘疹(59.0%)为多见,少见全身过敏(0.8%)和休克(0.8%)等严重症状,咬伤部位以四肢(81.7%)为主,85.3%病例自己用药,使用消炎、抗过敏药治疗效果好,无死亡病例。结论 村民普遍被叮咬,临床表现以局部表现为主,预后良好。